科研团队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0日
机电工程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唐山学院最早建立的系部之一。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合作办学)、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6个本科专业,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设备研制、成果转化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唐山市装备制造业、为相关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型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己任,共建设8个科研团队。
1、逆向设计及机器视觉团队(负责人郭彩玲博士:13930565696)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现代设计方法研究、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三维扫描技术与逆向设计在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近五年,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项目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其他市厅级项目、横向课题22项。发表SCI1篇(ESI 10-20%)、EI期刊12篇,其他期刊1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26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6件,获得软件著作权25件,获得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社会服务能力:生产线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与检测技术、产品三维数字化技术、逆向设计和优化设计、无人机图像获取及识别技术。
2、金属材料及成形技术团队(负责人杨跃辉博士:15131583325)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钢铁材料强韧化机制、钢中亚结构的演化行为、金属基耐磨复合材料、钢铁材料组织性能调控技术、金属凝固过程及凝固组织控制技术及先进材料连接技术。
近年来,团队成员参与完成国家“973”项目1项,主持完成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5项。同时,完成横向课题多项,经费总金额160余万元。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北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7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知识产权14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1件。
社会服务能力:先进钢铁材料设计、钢铁材料成分、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检测分析,粉体材料制备及检测,零件选材与失效分析、金属凝固过程质量控制等。
3、智能装备研发团队(负责人刘晓雯副教授:15133911709)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智能装备设计及工程应用、智能装备结构优化、专用机器人设计制造、智能生产线设计制造、传统装备的智能化改造。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省、市级和横向课题23项,其中一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5篇,多篇被EI检索;获得国家专利17件。团队自主设计研发国内领先的专利设备达十余种,“化纤喂粕机自动化上料机械手系统”、“新能源环保-布料机”、“中间包加盖机”等项目目前已应用并推广,为企业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社会服务能力:智能工业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各类工业机器人系统。
4、流体传动与控制团队(负责人王杰教授:15243413697)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复杂流体系统设计及数值仿真、流体传动系统设计及故障诊断、CFD流场仿真技术、智能液压技术等。近年来本团队参与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省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市厅级课题13项,承担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13项,经费总金额90余万元,为企业新增产值800余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6篇;获得知识产权32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13件,软件著作权12件。
社会服务能力:本团队能为企业提供流体传动系统设计、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优化、液压元件与系统性能通用测试平台开发、液压元件数字化设计、流体动力学仿真等技术服务。
5、机电耦合动力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席晓燕教授:15031596078)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本团队结合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机电系统中存在的客观实际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典型实验同步进行、相互验证的研究方法,重构机电系统动力学复杂条件下的建模及求解问题。完成国家、省、市20余项课题研究,发表科研论文125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45篇,获得了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唐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社会服务能力:电机气隙磁场磁路非线性情况的建模及求解问题;RLC串联电路与微梁耦合系统考虑电器元件非线性情况以及其它MEMS系统动力学建模及求解,揭示机电耦合系统的耦合机理。机电系统的传动系统耦合振动建模、仿真及求解问题的研究,揭示耦合振动机理,为机电系统实际应用分析和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6、自动化控制团队(负责人刘志刚副教授:13582655955)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计算机测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近年来,完成横向课题多项,包括:三友化纤的“喂粕机自动上料系统”测控系统设计、恒进博力液压服务有限公司的“液压马达实时测试系统”“液压泵性能测试系统”、高压电磁有限公司的“冷等静压机电气系统设计”等,课题经费50余万元。
社会服务能力:基于虚拟仪器的测试系统的研发和设计。传统设备及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生产线关键参数的在线测量及设备运行的自动控制。
7、先进制造技术团队(负责人李慎旺博士:13315515507)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刀具设计及优化、微细切削加工及切削参数优化。近五年,完成省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4项;参与完成国家重大专项、973项目、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先进加工等方面SCI、EI、国内核心论文30多篇。获刀具、机床等方面国家发明专利20件。
社会服务能力: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及切削参数优化、切削刀具结构设计及优化、微小零件的切削加工及工艺参数优化、先进刀具材料的切削性能试验。
8、车辆工程技术团队(负责人刘超:15081657335)
拥有唐山市智能车辆关键机构性能分析与优化基础创新团队1个;唐山市企业诊所1个,设有汽车整车性能实验室、汽车ECU实验室、汽车电气控制实验室、汽车变速器实验室、汽车发动机实验室、汽车底盘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汽车实训室等,实验室面积11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700多万元,近五年完成市厅级以上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社会服务能力: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车辆优化设计与自动化控制,检测或汽车电气与电子控制技术。